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时间改变一切 ——荆溪古官路印象  

2011-07-03 23:11:53|  分类: 游走四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古时候,福州出省古道其中一条是出北门,经新店(现森林公园),越小北岭至岭头,过下寮、上寮到闽侯大湖,经雪峰寺到古田,达建瓯。由建瓯分两路,一路经建阳、邵武穿杉关至江西黎川;一路经浦城过仙霞关入浙江江山县。这条线路古称“福瓯路”。后来,这条路又改由福州出西门沿闽江西上,经洪山、王店、淮安、闽侯桐口、铁岭、甘蔗、白沙、小箬、南平樟湖坂到延平,接建瓯。这条线路称“福延路”。

       七月流火,今天气温已达37度,但穆睦、路漫和我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到“福延路”荆溪官路探寻一番。

   我们从荆溪镇的铁岭下车,沿112县道徒步,一路上打听目的地。出发前,已经充分估计了天气的高温程度,我们戴了登山帽后,另加遮阳伞,双重保护,但还是一片火辣辣的。我们三人都是第一次走进荆溪腹地,原来,我总以为荆溪就是甘洪路旁的一带。然而,甘洪路东侧纵深几十公里还是属荆溪镇,那里有三叠井森林公园,那里有闽侯荆溪当地人称为官路的“福延路”。据资料介绍,在荆溪龙迹山西麓的官路旁边,有一座龙岭王庙,也叫“广施庙”。我们就按路线的顺序先从寻找龙岭王庙开始,进入了探寻之路。

  112县道南侧的关口村龙迹山北麓有龙岭王庙(上图),龙岭王庙临龙岭溪而建,龙岭溪桥下的碇步桥尤存。这里群山叠翠,绿水缠绕。据史料记载,唐广德年间(763~764年),一日清晨,忽云腾雷震,有飞龙自地出,骤雨如注,其迹遗石上数寸许,是岁大丰,遂名其地龙迹山。庙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1993年重建,坐南朝北,砼、砖木、石混构,建筑面积约有六百平方米。庙正门前有古关源名士池翱遗联:“龙阁傍名山,花草芬芳疑鹫岭;关津迷去路,徘徊彷佛若桃源。”与众不同的是大门外两边建有马夫亭,左塑赤兔马,右塑白龙马。进大门后,前为厅堂,左右绘就大型壁画,描述神灵形象事迹。中为天井,中央建有拜亭,周边石柱上写满对联。因废圮数十载,文物几乎散失殆尽,弥足珍贵的文物惟有大殿供桌上的石香炉,为清咸丰丙辰年仙游信徒林连连捐献,体现出当年龙文王庙的香火旺盛,影响遍及远方。庙中奉祀三王均系唐时开疆靖乱的将军,因功勋卓著,褒封龙文王。传说是庙祷雨辄验,宋时有樊纪、洪子著、吴与三位知县先后在此祈雨,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动人的轶闻趣事。《三山志》亦有记载:“嘉祐四年(1059年)春,久旱不雨,知县樊纪初祷祠下,未行五里,甘泽倾澍。于是撤屋为堂,易茅为瓦。”由此看来,樊纪知县曾在龙岭王庙祈雨属实。广施庙原为简陋的茅屋,庙宇的弘敞乃始于樊纪。宋政和五年(1115年),转运使奏赐“龙岭王庙”额。

   据资料介绍,古官道就在龙岭王庙西边蜿蜒着,这是一段保存得相当好的古驿道,古道用不太大的石块垒成,古道穿过一条叫“御杨溪”的溪流,溪上有桥,称为御杨溪桥。御杨溪桥,在龙岭王庙与沛然亭之间。御杨溪为古驿道必经之路,桥横跨其上。始建年代不详。从残存的“御杨溪桥碑”可知,现存的石拱桥为明万历戊申年(1608年)重建,古田人建造。花岗石构筑,桥面呈弧形,长50米,宽3.3米。桥孔采用纵列砌筑法,拱径13米。桥构筑奇巧,造型优美,是福州地区现存较有特色的一座明代石拱桥。从御杨溪桥过去近千米,有一处叫“沛然亭”的遗址(下图,网络截图)。据《三山志》得知,在当时,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曾是一个很大的驿站,至今,仍有结实的房子基座和水磨。 

时间改变一切           ——荆溪古官路印象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当我们走进龙岭王庙,向庙里的老人探听御杨溪桥的方位时,得到的是令人惊讶的回话:“御杨溪桥在‘龙王’期间被冲毁了。”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几百年的古桥就这样毁于一旦。于是,迫不及待地赶去一看为实。龙岭王庙西的路旁就是甘洪路上铺天盖地的“龙台山”广告中的龙台山生态园,记得上次至于至善兄还花了门票进去参观,而这边的通道随你出入。于是,我们就顺路进入参观那座花了几十万移建的古民居。

   我们出了龙台山生态园,前往御杨溪桥。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古道现已被水泥小道所代替,映入眼界的是,溪边的残垣断壁,眼前确实是御杨溪桥和官道吗?令人痛心。

   远望远处山上有一座亭(对照网络截图后,其实不然),是沛然亭吗?在御杨溪上折回几次,热浪难耐,我们无心再走上山,选择了后退。撤回龙岭王庙休息后,再走拔仕官路。

   拔仕官路石刻在荆溪镇关西村拔仕自然村,据网上介绍距龙岭王庙约三公里。当我们在县道上向一摩的司机询问拔仕自然村的路程时,得到的回答是八公里,真是天差地别。于是,我们决定坐摩的进拔仕自然村,这个山里的小山村原有一百来户,现只剩下了三十来户了。在村东的拔仕溪东岸边有一棵硕大的古枫和一棵古红榕遮盖着一段石铺古道,这段官道旁有三方宋代摩崖石刻:

       一、拔仕榜书摩崖石刻。此石刻在村头东向拔仕溪旁的官道的岩石上。碑面宽0.8米,高1.30米,“拔仕”直下楷书,字径50厘米;上款“合沙陈公益书”,下款“宝庆乙酉(1225年)秋立”,字径10厘米,也就是地名的路标。

       二、沙溪修路记摩崖石刻。此石刻在拔仕榜书碑北侧玄帝庙旁的岩壁上,与拔仕榜书摩崖石刻相邻。全文曰:“福州怀安县修沙溪路记,怀安县令樊纪,到官之次年,尝沿事沙溪口,由拔仕岭过新蓝至鸡菜岭。距县百里而遥,路险而石恶,行人苦之。其石有嘴于旁而啄衣者,牙于中而啮足者,蹲于前而梗步者。因购工力,率皆琢去,易艰涩为平易。虽引杖索涂者,亦无颠踣之虞。夫历年且深,陵谷尚有变更者,况道路乎。苟缺者能补,陷者能平,断者能接,敢望于继政君子。时嘉祐三年(1058年)八月二十四日记。文林郎守县尉叶武,将仕郎守主簿王知微,都经划主幽居僧垂拱,监役僧戒达、传昭,住外汤院释庆聪书。”碑文记述了北宋年间怀安县城至鸡菜岭约有百里之远,“路险石恶”、“行人苦之”的交通状况和怀安县令樊纪上任第二年就修整道路的宦绩,并寄望于“继政君子”像樊纪一样,为民多办实事,做到道路“缺者能补,陷者能平、断者能接”。

   三、募修官路摩崖石刻。网络上记载是在南距沙溪修路记碑约三十米的岩壁上,当我们冒着烈日往南走出几百米仍没有找到该石刻。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可能网络上记载是方位的错误。回到村里,向摩的司机询问该石刻。他说;“有,就在那两方石刻的北边,由于建猪圈改道,就在现在土路的上面。”我和穆睦又回头走去寻找。在养猪人的指点下,穿过一片果园,在一棵橄榄树旁,终于在荒草中找到募修官路摩崖石刻,撩去藤草,现出摩崖石刻。全文曰:“都劝首林慈,发心起首铺境内官路,每丈管钱一贯四百文,并募缘舍钱姓名于右,……宣和元年岁次己亥(1119年)劝首林简立碑”。碑文直下楷书计十行。碑高1.52米,宽1.43米,字径8厘米。此碑主要记录林慈等修建“首铺”、“官路”的捐资情况。

   拔仕又称别仕,旧隶属侯官。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至明万历八年(1580年)析怀安县后,这里又隶属怀安。拔仕为宋代福州西门外出省官路首站驿铺,其遗址尚在。据摩的司机介绍,以前,官路上的石块被人挖去修建其它了,留下了土路,长期没人走,土路长满了草。官道旁还有石马槽,后来,被破坏了,拿去修建别的。从募修官路摩崖石刻再往北,还有摩崖石刻。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碑文“官路”二字出现于北宋时期的石刻之中,也许就是当地人称“官路”的依据吧!官路,即以官方修建为主的主要陆地交通。官葺民修,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林慈等村民修官路,建驿舖,方便来往客人,利人利己,两全其美,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修桥铺路、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

   逢山开路,遇水修桥。在漫漫的官路上,也留下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灵光桥那样流传千年的桥梁杰构。灵光桥地处荆溪镇桐口村西,因近灵光山而得名,始建于宋代,为四块条石平铺衔接而成的多墩平梁石构桥,这一绿水青山之间一道美丽的人文景观有待下次再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官路在慢慢地消失,时间改变一切。

 

 

 

 龙岭王庙。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时间改变一切           ——荆溪古官路印象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龙岭王庙旁的龙台山生态园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这就是御杨溪桥吗?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御杨溪桥原貌(网络截图)。
时间改变一切           ——荆溪古官路印象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拔仕自然村。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拔仕官道上的摩崖石刻。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从这棵橄榄树下到募修官路摩崖石刻。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荆溪古官道寻古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144)| 评论(1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