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里的故事(二) 关于神晏“喝水”的评述  

2012-12-22 07:15:48|  分类: 游走四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里的故事(二)                关于“喝水”的评述 - 囊邮斋 - 囊邮斋

    涌泉寺山门东边的灵源洞,因有“喝水岩”石刻,福州人中更多的人叫灵源洞为“喝(hè)水岩”。灵源洞实为两峰之间裂开的枯涧,深达数丈。涧中山石叠嶂、苔痕斑驳,灵源洞两侧山崖上荟萃了自宋以来的二百七十六段的摩崖石刻,简直几无缝隙,约占鼓山现存摩崖题刻四百六十五段的一半;真、行、草、隶、篆诸体俱备,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

       “喝水岩”摩崖石刻刻于灵源洞弥勒阁后峭壁上,据史书记载,系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施元长所题。然而,也许时间的关系而堙灭,也许被左下侧南宋的一方摩崖石刻所覆盖。现在,已看不到施元长题款。

       相传九百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灵源洞下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吓得流水不敢再往前走,悄悄改道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石壁涌出,原来的溪涧也就干涸了。

       后世关于“喝水”一说有着各种感想和领悟,在喝水岩附近就有二十多段的题刻,在这里打了长达千百年的“笔墨官司”,历代名士在此见仁见智发表着各自的评述。

        信之者说:“谁云水是无情物?一喝回头万籁空(康熙甲子年(1684年)秋为霖老人题)。”

       贬之者《拈题喝水岩》曰:“……大地山河,缘何喝得?点滴也难消,何况潺潺雪……(顺治庚寅(1650年)秋苕水闵)” 

       清代朱彝题的一首《南乡子》词:“ 披露晓同游,竹杖蓝舆各自由。翠蹬红亭三十里,淹留,行到松门路转幽。僧饭雨初收,风未钟声树杪楼。多事山僧曾喝水,桥头,只少飞泉一道流。” 词味隽永清新。 

        清乾隆台湾同胞何希梁则认为,当年神晏喝断泉水,多此一举,一场大雨过后,又会有瀑布从悬崖奔流而下,照样热闹。题诗:“水流因喝返,千古绝喧豗。犹有悬岩瀑,还从雨后来。”表明了他的态度。

       何奕鼎题诗意思相近:“灵源归去后,惟有白云流。安得高僧者,还将喝回头。”

       表示遗憾的,还有清乾隆年间台湾同胞台南王在镐,他题道:“水返前溪去,云仍岩下留。僧归啼鸟夕,声色未全休。”

       弥勒阁前石笋上宋时徐锡之题喝水岩诗:“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侍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用反意评说历史传说,饶有风趣。

       清末魏杰在龙头泉西壁的题刻也表明了他的态度,希望那些“安禅者”别把龙头泉的水再喝走。当年,法师喝退泉水已经留下够多的遗憾了:

       “久断泉声迹尚留,教人何处觅源头?

        临题寄语安禅者,莫喝石龙口上流。”

        等等。

       不过,我认为最妙的还是清康熙年间沈宗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别出心裁在蹴鳌桥西的悬崖上题了总结性的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拈题喝水岩》。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里的故事(二)                关于神晏“喝水”的评述 - 囊邮斋 - 囊邮斋
 
           清末魏杰在龙头泉西壁的题刻。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里的故事(二)                关于神晏“喝水”的评述 - 囊邮斋 - 囊邮斋
 
         清康熙年间沈宗的题刻。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里的故事(二)                关于“喝水”的评述 - 囊邮斋 - 囊邮斋

 


  评论这张
 
阅读(1148)| 评论(3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