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鼓楼遗址  

2009-05-27 05:55:01|  分类: 古建钩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鼓楼,是古代一座城市用作报时与显示威仪的建筑。

       福州的鼓楼在今八一七北路与鼓西路交接界处的西北部,由于福州鼓楼建楼时间早、规模大,曾是全国最早的一座砖石结构的城楼,历代都是福州古城的最重要的城楼。所以,明代《闽都记》称之为“全闽第一楼”。它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宋嘉佑八年〔1063年〕,郡守元绛进行扩建,四年后,开始在楼上建造滴漏,并以鼓报时,以角传更,并配备专人值守。

       可惜的是,这座象征福州城的古名楼,千余年来共经历七次更名、十次大修大建、五次火灾、一次飞机轰炸,屡毁屡建,大失原貌。至清末,楼渐现破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因马路扩建而彻底消失。

       由于这个地方是南来北往必经之地,加之城楼上有滴漏计时设备,定时撞钟报时。所以,鼓楼也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地方。就是鼓楼前这个地名,至今在海内外乡亲心目中仍抹不去的原因。因为先辈们向往、怀念鼓楼前,所以,给这个地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鼓楼前拾柴配(柴配即木屑)”便是其中至今尚被福州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则传说,传说两位来自连江和罗源的年轻人徐得兴和俞百均,虽异姓,却胜同胞,他们的亲密关系,《闽都别记》第32回引徐得兴的话说:“实不相瞒,我二人都是十五、六岁时,并在鼓楼前药材店中学艺,日夜无比相爱。遇闽王新建鼓楼,柴配任人拾去,店主亦命我二人日日去,拾来炒药起火。他被木料压将死,抬回店中,我誓他死我也死。幸渐渐复活。我遂废寝食,日夜伏伺,医治过月余始愈,二人加倍亲爱。至三年艺满,各去一方,便寻不得,惟梦想而已。谁知今日不幸之有幸也,得以故旧重逢,虽忧亦喜。”从这一段文字中可见二人乃生死患难之交,故后来福州人形容非同一般朋友关系时,都说是“鼓楼前拾柴配朋友”。
        鼓楼上的滴漏计时、挂时辰牌和自呜钟,是早年福州人知时、计时的唯一根据。懒惰的人希望时间快一点过,于是,产生了“鼓楼顶等时辰牌挨时度日”的俗语。
       2001年,鼓楼遗址在基建施工中被发现。省博物院、福州文物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挖掘出保存较完整的五代后唐天成时期的城门楼及其遗址,出土了鹿角器、罐、盆、口壶等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朝、清朝时期的文物,在该遗址的东北、西南角还发现了柱础石,从地面到深处,考古发掘的土方依次显现出不同的土层颜色。

  为了保护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上的这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根据规划方案,这次新建鼓楼遗址公园,景观工程用地面积42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遗址公园内将展示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将通过把钢架玻璃结构覆盖在挖掘出的文物上方,这样既保护了文物不受日晒雨淋,又能使市民清晰地看到地下展示的文物,并充分展示七个历史断层,从现代到两汉,甚至更早时期,市民可以“一眼望穿千年”。
       另外,遗址公园北侧还将以青铜浅浮雕画轴长卷形式展现福州古城“汉、晋、唐、梁、宋、明、清”历史风貌图。

 

鼓楼遗址 - 囊邮斋主人 - 囊邮斋的博客

鼓楼遗址 - 囊邮斋主人 - 囊邮斋的博客

鼓楼遗址 - 囊邮斋主人 - 囊邮斋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875)| 评论(1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