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我曾一个人在还未完工的林聪彝故居内独自美美地欣赏了它一番,并把它全部拍摄下来。国庆期间,福州市向市民开放的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中有林聪彝故居。当然,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又一次进入欣赏一番。
林聪彝故居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二年,南明隆武政权曾在此设立大理寺衙门(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道光年间,林聪彝购置居住。正门开在宫巷,后门通安民巷,一座建筑通两巷。该座建筑共有东、西两落,西落主座共四进,第一进为抬梁减柱造穿斗式木构架。东落共三进,一、三进为住宅,二进为花园,花园里花厅、假山、鱼池、老白榕树,景致优美,灰塑、彩绘、斗拱、垂花柱、雀替精妙绝伦,回廊里有福州地区罕见的拂手瓜形状的木垂花(见上图),院墙上有青石刻制的竹节窗棂。总占地面积近三千平方米,是福州地区明、清建筑中豪宅之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聪彝(1824年——1878年),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次子,长期随伺林则徐,后署浙江按察使,又署杭嘉湖海防兵备道。
这次,仅对外开放花园部分,从安民巷的后门进入。然而,看到的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修复没有多大的进展,仅是墙体新抹上了白灰,地面修整完工。主座虽然没有开放,可看出,厅堂的木地板依然晾晒在那里,尚未铺设。还有,就是新拆除了花园里一处不协调的民国建筑,其它的一切照旧。林聪彝故居何时能修复完工,真是让我望穿秋水!
不知何因,这次林聪彝故居挂出的牌匾称之为“宫巷林氏民居”,既然文物保护单位已挂牌是“林聪彝故居”,遮遮掩掩地为哪般?
遗憾的是,这次没有新的东西拿出与网友见面,欲看详情,请参阅4月8日我的博文。
花园第三进厅堂。
火墙弄通往花园。
第三进后天井。
花厅一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