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红旗”插上绝顶峰  

2010-12-11 22:36:53|  分类: 游走四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几年来,我始终未从福州鼓山东南坡登上主峰。今天,天气不好,本来是准备走宦溪。后来,听说野人队今天登鼓山主峰,并且因膝盖疼痛而歇山多年的“野人”李老师也会来。因此,我改变了计划,跟随野人队登主峰。同时,幸会了我市登山界德高望重的“野人”李老师,李老师还是像在博客里看到的那样丰采依然。

       我们六十多人的大队人马,有的是预约而来的,但有许多是不约而来,山友戏称之:“空降来的。”从龙门村后山穿越机场二期高速公路涵洞,经龙门水库,穿过般若寺,一路上都是熟悉的路线。因此,在般若寺没做过多的停留,由后山直奔绝顶峰。半山茶园电瓶车道上的第一座凉亭旁就是上山的入口,由于建造凉亭,上山路口不是太明显。

       登顶的起点是从山脊上走,山路两旁杨梅树依然郁郁葱葱。这里的山路较为宽敞,灌木不会招惹你生气。 我们沿着山脊一路小跑,山路随着山脊缓缓上升,虽然是入冬季节,人气加热气,还是微微出了汗。巍峨的九百六十九米主峰就在眼前,这时,登顶的方向从西南改为东南。路旁的小灌木、箭竹林渐渐地茂密起来了。从五百来米海拔高度的山脊,在眼前突然要上升到九百六十九米,登山路变得曲曲弯弯,绕来绕去,无疑多走了许多的路程。以前,听说过此段需辨别着方向走,是否最近走的人多了,就自然有了路。临近顶峰时,山路更加陡峭,路越来越窄,时而要从陡峭的岩石上攀登过去,时而要依附于路旁的灌木而上。这时,山风越来越大,原来脱去衣服的人们纷纷又将衣服穿上。俯瞰东南向的近处山谷就是著名的磨溪大峡谷,青翠诱人,远处是清娘洞的山峰,新开的茶洋山到马尾公路如一缕绸带蜿蜒在山头依稀可见。

       十二点,我们翻过山顶驻军的墙基。经过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红旗”插上绝顶峰。先期到达的山友因在那里拍照,与驻军发生了争吵。别以为山顶上静悄悄的,当有人拍照时,就有人出来干涉。当你走远了,甚至还会开车赶出来,他们是探头监控的。其实,我们山友要借道那里经过,要有一条“眼观手不动”的原则,不要随便拍照,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鼓山主峰大顶峰海拨九百六十九米(好像最近变矮了几十米),古称屴崱峰,屴崱,言山之高峻。屴崱峰,历来为闽中名宦仕子,南下迁客骚人登高揽胜、观云海、望日出的佳处。郁达夫《偕吴秋山游鼓山》诗云:“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趁抟风。八闽形胜观榕峤,鼓起东南士气雄。”因林则徐登屴崱峰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句而得名,故屴崱峰又名绝顶峰。峰顶上有林则徐所书“绝顶峰”摩崖石刻一方,还有宋朱熹绝顶上有一方朱熹“天风海涛”题刻,落款“晦翁为子直书”。宋朝宗室赵汝愚,字子直,宁宗时任枢密院使,进右丞相,与朱熹友谊笃厚,后被谗害,一度被罢相出朝。淳熙十四年(1187年)朱熹辞去江西提刑之职来福州拜望知州赵汝愚,其时,赵已从福州调任四川,不遇。朱熹等人徘徊水云亭,良久乃去。五年后,赵重至福州任知州,再次登鼓山,赋诗一首,勒于灵源洞“石门”景点附近:“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只如此,危栏独依更徘徊。”尔后,朱熹再登鼓山,见赵汝愚诗,遂取该诗中“天风”、“海涛”四字刻于鼓山之巅。两块摩崖石刻,千秋文人佳话。宋代以后,文人墨客登临鼓山,无不一瞻仰此题刻为快。明代王世懋游鼓山曾慨然而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而夸诩胜事,使人欣然愿往,则以先生石间书故。”

        解放后,因福州处于海峡对峙的前沿,鼓山为福州城东南屏障,绝顶峰且居高望远,一向为部队驻地,禁止外人入内。现山顶仍处军事禁区之内,不敢造访,这几方摩崖石刻更是养在深闺人未知。因此,不仅仅南来北往登临鼓山之客向来足迹只到白云峰(小顶峰)半山腰的涌泉寺,绝大多数福州人都不曾登上鼓山之颠,而外地的游客多以为鼓山的景致只在涌泉寺一隅。

        不知什么时候驻军能够将绝顶峰归还给市民,我们期待着。

 

                                  经过般若寺。  

“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穿越山脊。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从山脊俯瞰磨溪大峡谷。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行进在山脊上。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临近绝顶峰。

“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绝顶峰下俯瞰磨溪大峡谷。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绝顶峰下的石景。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大队人马登顶。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登顶前俯瞰磨溪大峡谷。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绝顶峰五壮士。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山路旁的石景。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冲刺。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从绝顶峰上俯瞰磨溪大峡谷。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从绝顶峰上俯瞰上山的山脊。

将“红旗”插上绝顶峰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277)| 评论(3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