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二 正谊书院  

2011-08-22 19:36:52|  分类: 古建钩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古代书院有三种类型,即讲学的书院、庙祀的书院、课士的书院。清代全省性课士的书院有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所,称为省城四大书院。鳌峰、凤池两院,是教育生员和童生;正谊书院主教育举贡;致用专门研究经史兼教举贡生员,其对象各有不同。

       正谊书院创建于清同治9年(1870年),与创办于1817年的凤池书院紧挨在一起,1902年两座书院合并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是福建最早的公立学校。1951年,“全闽大学堂”正式更名为福州第一中学。

       正谊书院的前身为“正谊书局”,设在福州城内新美里(今城内黄巷),这所书局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所创立。书局以校、刊理学总集为主要任务,选举人和五贡(拔贡、优贡,副贡、恩贡、岁贡)百人入局工作,月发津贴银五两,中间寄托“养士”、“劝学”之意旨。共刻成书籍五百二十五卷,定名为《正谊堂全书》。

       后来,地方绅士杨庆琛、沈葆桢联函镇闽将军英柱,请求改书局为书院,专教十郡的举人、贡生。时兼署总督的英柱接受他们的建议,决定购买骆舍铺(现东街省图书馆旧址)民房改建书院。清同治九年(1870年)书院建成。取汉儒董仲舒语“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意,又因书院由正谊书局演化而成。所以,定名为“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首任山长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状元林鸿年,曾任云南巡抚。太平军初起时,袭云南边境,林鸿年初次闻警,便弃城而逃。所以,被劾去官。回福福州原籍后,任正谊书院山长。虽然他常以“状元”二字梗于胸中,脾睨一切,但在书院主讲十九年,还是造就了很多人才。如叶大焯、陈宝深、林纤、陈衍、吴增棋等皆是当时待出人才。

       所以,正谊书院对于晚清文学界起了推进的积极作用。

       书院旧址门额上有一块青石阴刻横匾,上书“正谊书院”四个大字,是当时闽籍书法家、郑孝胥叔公郑世恭题写。书院内还有首任山长林鸿年题写的一副楹联:“客皆当代要津,到此地只谈风月;我本昔年都讲,愿诸生共筮云雷”。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朝廷明令“废除科举,广设学堂”、“改书院、办学堂”的改革措施,从此福州各书院也就逐渐转为办学堂讲授新学。自此,书院全部消亡。

       继鳌峰书院易址重建后,从2008年开始,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4.8㎡的正谊书院全面翻新重建,拆除原先残破的建筑,按照清初正谊书院的原貌进行重建,预算工程造价约95万元。

       目前,正谊书院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东街省图书馆旧址。修复后的正谊书院为单进,外观简朴,依然为福州传统民居的制式。双坡屋顶,四面封火墙,穿斗式木构架。正门为木制双开门,进门后是插屏门,石铺天井,三面环廊。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出游廊,东西厢房,厅堂中有插屏门,插屏门后为后厅堂,还有后天井。纵观书院,没有雕梁画栋,为简约型的民居。

 

 

           修复前的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当时,由闽籍书法家、郑孝胥叔公郑世恭题写的“正谊书院”四个大字。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修复后的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正谊书院 - 囊邮斋 - 囊邮斋

 

  评论这张
 
阅读(1276)| 评论(1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