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穿越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2013-03-11 12:07:51|  分类: 游走四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一条很诱人的古道,也是一条经典的穿越线路,而“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更是家喻户晓。

   前天,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南平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然后,夜宿茫荡山上的宝珠村。

  从南平火车站乘2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南平针织厂,从终点站每人花五元坐小面包车进景区大门。

  茫荡山景区里的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是我国现存最好的古道之一,是福建南平通往顺昌洋口、邵武等地直达赣南的出省古道,至今保留完好。三千八百坎起自衍仙山麓,蜿蜒曲折直至山顶,尤如长龙,萦绕碧峰,蔚为壮观。

   三千八百坎坎脚前行500米左右,茂密林木中有一飞瀑分两股从山崖上直奔而下,犹如两条白龙,那就是双龙瀑。

   一路上,古树比比皆是,都有茫荡山管理处挂牌保护,最早映入我们眼界的是一棵巨大的古勾栗树,树洞可容纳一张四方桌,树洞通天。

   登上半坎,有一石头砌就的拱桥,名为“将军桥”,现存的此桥明显是2010年水毁后重修的。相传,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明末郑成功抗清保护隆武帝、民国萨镇冰等军领均经过此桥,故名将军桥。

   将军桥之上的半坎有半坎村,在村子附近有一株1850余年的巨樟,直径四米多。树腹中空,匍匐进洞后,豁然开然,树洞在半腰通天。

  位于4000级坎嘉亭旁有一座山峰叫宝剑峰,像一把“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利剑。

   三千八百坎古趣盎然,山径林荫蔽日,盛夏无暑,蝉鸣鸟语,深旷幽静。循蜿蜒曲折的石阶而登,途经三座凉亭,其中以半岩亭最为形胜。半岩亭往上,地势危岌,左是深壑,右是峭岩,春夏之时瀑布从岩顶飞泻而下,煞为壮观。古延平八景之一的"中岩飞瀑"即是指此。

   古道途经半岩之处的半岩村古村,村路旁有两块岩石分立,石聿石兀险峻,古传此石昼开夜合,实乃“雾霭锁山径,险道难飞越”之故。由于我们溯溪一段后,无缘见到半岩亭、分立的两块岩石,甚是遗憾 

   距坎顶382级的道旁岩石上有“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洪水崩流重砌”的石刻,但我们没见到此摩崖石刻,估计也是在第二次溯溪时没经过的那段古道上。 

   距坎头堡300余级有“义声载道”石碑,石碑左侧刻“王善士堂选捐金修路劳费不辞颂德者遍道左爰为勒石以志不朽!”右刻“中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福建省长萨镇冰”,下方刻有篆体“福建省印”方形章。民国12年(1923),时任福建省省长萨镇冰将军亲临视察三千八百坎古道,为表彰王堂选募捐修建古道的壮举而题写的。1971年,该碑被拉练民兵砸成数十块,散落于草丛中,有的被村民搬去铺路、砌灶。1986年,由南平市文管会组织人员到三千八百坎顶筠竹村村民家中寻找残碑,仅差两小块未得。运到市里后,由园林处按原状镶拼而成,所缺数字按拓片补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修复后的“义声载道”碑。 

    三千八百坎坎顶有六棵几百年柳杉,枝挺叶翠,挺拔入云,横亘数里,有“铜关卫士”之称。当年,有邮友用此柳杉的明信片制作水杉极限片,实是张冠李戴。

   坎顶就是垭口,两边有金山、银山两座宛如两个卫士拱卫着古堡。登顶远眺,群峰尽收眼帘。山头之间有一座宋代石砌古堡紧扼交通要道,此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堡内有一座木构架庙宇,庙宇厅堂上悬挂着民国大总统曹锟题赠给重修古道的邑人王堂选的“义问宣昭”匾。走出古堡,有一条公路横亘在前,左边上电视台转播站,右边连接801县道。然后,进宝珠村、下来舟、安丰。紧靠筠竹村公路旁,清末民初重修古道的善人王堂选之墓掩映在翠林之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前往寻找。     

   三千八百坎古道始建于何时,未见于文献记载。相传,过去曾是一条羊肠小路。当年,杨门女将中的巾帼英雄佘太君的小女儿杨八妹带兵入闽,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下令修些古道。在滴水岩附近有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六月吉日廖地*叶凤翔改砌”。此外,《南平县志》记载,明代诗人咏三千八百坎的诗中都称之为古道。由此可见,始建时间更早。据说,这里还是南宋文天祥抗元、明末隆武帝郑成功征战路线。

  由于三千八百坎古道地处两山峡谷之间,历史上,每当特大山洪暴发,古道往往受损严重。明嘉靖、崇祯年间、清乾隆年间、清末民初倒塌、受损过四次。在距坎顶382级处道旁岩石上刻还有“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六月洪水崩流重砌”的记载;尤以清末民初最为严重。当时,三千八百坎坎下村民王堂选通过乞讨、募捐等方式,以一人之力筹资,历时十年,于民国9年(1920年)竣工。新砌石阶五千五百余级,每级由一至二方块石砌成,规格统一,修复了三千八百坎,重修后的三千八百坎每级石阶高度均降至15厘米,实为五千五百余级。其义举得到了时任总统曹锟、福建省省长萨镇冰的亲笔题匾和立碑赞颂。2010年6月14日,持续十多天的强暴雨再次使古道受毁,崩塌二十多处,达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大批的古树名木、古城垣、古庙、古桥遭毁灭性重创,网络上说,已于2011年5月修复完工重新开放。实际上,修复的仅是坎底的小部分,坎脚的吕祖庙还是不见踪影。半坎以上的古道根本还未修复,在大樟树上去一段因过溪石桥毁后没有痕迹,我们误认为古道还是在溪旁。于是,溯溪而上,平白增加了许多难度。

   我们一路上边走边拍,四个小时后,到达了坎顶古堡,十公里的路程,洒洒水。接着,坐上预约的车辆进宝珠村。

 

注:廖地即茂地,原茂地镇镇政府所在地,现更名为延平区茫荡镇,镇政府迁至坎外(山脚)安丰。 

 

 

景区大门。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进山的岩脚亭。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为了看双龙瀑,就不走此道。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双龙瀑。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干涸的滴水岩。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万历年间的摩崖石刻。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桥古韵。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道旁古树参天。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勾栗树。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勾栗树树洞通天。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将军桥。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樟树。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继续上山。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估计水毁的桥址就在前方不远处,我们没注意到,结果溯溪而上。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溯溪而上。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一路上,还有水毁的路段。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位于4000级坎的嘉亭。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从嘉亭旁继续上山。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笔直的古道。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萨镇冰题写的“义声载道”碑。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义声载道”碑之上还有一段水毁的古道。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坎顶的古柳杉。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金山。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银山。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堡拱门。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堡内的庙宇。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庙内。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从古堡内望到转播站的公路。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古堡另一拱门。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坎顶林业瞭望岗哨旁的桃花美景。
走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 囊邮斋 - 囊邮斋
 
 

  

   
    
   

 

      

  评论这张
 
阅读(1746)| 评论(3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