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几次难忘的登山历程  

2011-05-15 06:25:03|  分类: 游走四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三年来,我经历无数次的登山历程,其中几次的艰难过程至今令人难忘。

        一、岭头门之行

        2010年1月23日,我们三人冒雨从登云水库往上登顶,经过还愿亭,披荆斩棘,穿溪过岭,一路上磕磕碰碰,有惊无险,花了一个小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岭头门战斗的所在地——岭头门。这时,山顶鼓宦公路上不时传出汽车的喇叭声,眼前却无路可走。于是,我们顺着登山队的路标攀崖而上,一段几十米长的路程,修建公路时推卸下的滑溜溜的石渣,加上雨水的淋湿,鞋底打滑,我竟然花了四十几分钟的时间才登上鼓宦公路。

       这里是垭口,寒风凛冽,吹得人发抖。用带来的开水就着干粮吃,还是热不起来。

        二、可望不可及的荆溪

        2010年2月7日,我们三人一早徒步登上昇山寺。11点钟,从昇山寺经坡顶的微波站西行到闽侯县荆溪镇。

       与叶洋村交界的是闽侯县桐口林场,一条简易公路通往山下,远远望去山脚就是荆溪镇。在盘山公路上行走,由于是下坡。因此,行走速度还比较快。然而,弯弯曲曲的公路没完没了,一直在山头之间盘旋,山间又无景可看,只有匆匆的赶路。

       在临近山脚的地方,林场开了几家石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穿梭不绝的几十辆大型车辆将路面压垮,填上了细石渣,成了石渣拌泥浆路。从升山寺翻过山到荆溪镇厚屿村口的甘洪路走了五个小时的路,有一个小时是在石渣泥浆路中走。

       傍晚4点,终于到达山脚的荆溪镇厚屿村,差一点来不及回家过正月十五。

       二十五公里的暴走并不可怕,但走了一个小时的泥浆路,够艰难的。

       三、南洋村坐“大奔”

       2010年10月5日,我们四人从东山村登三十六弯,经鼓宦公路、鼓鳝公路连接线穿越到牛头寨,从牛头寨出寨门,受古道的吸引,跃跃欲试下南洋岭到前洋的想法,加之牛头寨小店的伙计误导到南洋村仅半个多小时,到亭江前洋村也是半个多小时的说法。于是,我们选择从南洋村到前洋的路线。

       下午3:30点, 我们到达南洋村,向老人打听到前洋村的路。老人说,这时候走去前洋,要在山里过夜的。看看时间尚早,得到具体的走法后,我们还是继续上路。我们走了三十分钟的机耕路,来到了南洋林果场,一路上,我先后向马尾老陈、野人博客的李老师求教前往前洋的路。同样的一句话,路太远了,有岔路,走到天黑还不能出山。南洋林果场有人住,我们去寻问。一位电力监理的小伙子说,建了水库后,线路改了,走不出去,建议我们返回。还有一个人说得更可怕,路不熟,没人带路,要走四、五个小时。走看着天渐渐黑下来,看来,回头是唯一的选择。说实在的,进村时雄心勃勃,要原路返回,没劲了。没其它的办法,只能选择返回鼓岭,当我们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大型拖拉机。于是,就与他们商量,雇请他们运送我们出山, 讲好价钱后,爬上了拖拉机,我们戏称之为坐“大奔”。说实在的,我活了半个多世纪,坐拖拉机还是第一回,但真没想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仅开了一小时就到了鳝溪。这时,太阳已落山,坐“大奔”的感觉真好!  

 真是永世难忘坐“大奔”的经历。

 四、牛山溪—兰花圃之行

 牛山溪是福州周边离市区最近的溯溪线路,并且是一条具有挑战性的线路。

      2010年7月4日,我和老张、老叶三位博友随浪淘沙跟随原野队走进了牛山溪溯溪。一队人马浩浩荡荡二十七个人,其中还有七个女同胞。

       我们一行没有直接从溪出口进入牛山溪,而是从牛山村上山,仅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上桃源洞的三岔路口,从这里左拐进牛山溪,从半山开始溯溪。溯溪仅几十米,就有包括老叶在内两男一女退出。我们二十四人继续溯溪,溯溪仅半个小时,打头阵的山友发现溪水太大。于是,改走北岸的古道。从溪边一处大面积、陡峭的岩石上岸,但由于找不到古道,只好从周边梯田状的山地里走,这里可能是抛荒的山地或茶园,天长日久后长满了灌木丛和低矮的箭竹林。在后面三个小时的路途里,我们始终都是在灌木丛和低矮的箭竹林中钻行,手脚并用,加之今天38度的气温,灌木丛中又闷又热,耗尽了我们所有的体力,衣服湿透了汗水,好在有带盐开水。而我将要喝完第二瓶水,去拿第三瓶水时,居然水没了,翻遍登山包就是找不到。后来,想起来,一定是放在登山包旁边的袋子里滑走了。这时,又没有足够的水补充,更是在煎熬。最后,连拿照相机拍照的力气都没有了。途中,我的裤管被刺刮破了,发现是一株罕见的直径十几厘米粗的棘刺,要是以往,我肯定拿起相机将其拍下。这时,实在太累了,懒得拿相机,只好眼睁睁地走过。以后肯定不会再走这段路了,这株棘刺是不会再遇到的。

       直到三个小时后才走上古道,气温也降到了30度。这时,离鼓山西麓凤池景区的兰花圃仅有一个小时的路途了。

       五、夜行九重溪

       2010年12月4日,我随户外俱乐部穿越南阳顶—驼峰—九重溪这条线路,跟队穿越的人马九十四人浩浩荡荡开进山里,好不壮观。吃过午饭后,一行人马在溪谷中喝茶、侃大山,美美地休息到二点半继续上路。听说,下午下山只要个把小时就可以到达九重溪,五点半到福州。

       上路后,发现下午的线路与上午大不相同,属于高绕的线路,崎岖不平的山路绕着山体走。然后,在与另一座山体的交接处或穿过溪谷,或穿过悬崖绝壁,也不知绕过多少道这样的山体。有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不知是缺少平衡性还是缺少锻炼,队伍中七岁小女孩能走过的路,他不敢走,几乎是用爬着过去。这时,背包由他妈妈来背了(实际上在南阳顶登顶时,就由他妈妈来背了),渐渐地落伍了。接着,在深山密林中走夜路。与我同行的有十个人,其中一人是领队。除领队和我有带头灯外,八个人都没带头灯。一路下来,手机没有信号,只能当作手表用,全队人马仅靠领队四部对讲机联络。在密林中走夜路,黑暗中不出几步路就分不清出路。这时,开路的领队投下的路标越来越密,在黑暗中,我们全靠它指路。到了是高绕还是在九重溪过渡的叉路口,跟我们一起走的领队回头接应那个无法走路的年轻人。这样,一路上我们九个人就靠我一盏头灯照明,好在我的头灯有远光的,可以照出二十几米。随着路形的改变,一会儿照左边,一会儿照右边。七点半,我们一行到达景区大门。这时,离下山出发时间是五个小时。

       接近八点,最后一批的二十几个人到达。据他们说,是三个领队带着那个年轻人走出来的,好在他们有十几盏头灯,几乎每隔一人就有一盏头灯。

       九点钟,我们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福州万象城,结束了艰难的南阳顶—驼峰—九重溪穿越之行。

        六、冒雨圈越宦溪三十公里

       2011年1月15日, 我们四人冒雨圈越宦溪三十公里。

       从五四北的大北岭上山,在宦溪镇穿过黄田村到达黄土岗村,由黄土岗村古道下切到桂湖。古道上的石块被开路所破坏,所剩无几。开路所暴露的黄土真成了满山遍是黄金甲,加上下过雨,一路上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鞋和裤脚粘满黄泥巴。进入湖中岭,古道又出现了,几十厘米宽的石蹬道长满青苔,古道上落满枯叶,又是雨后,四个人小心翼翼地迈着小步走,但其中三人还免不了坐滑滑梯。临近山脚时,一条羊肠小道没有了石蹬道,土路上的泥巴滑溜溜的。

       到了桂湖后,穿过桂湖,从山溪村前的盘山公路徒步两个多小时到宦溪。这段公路在一座山头盘旋,从海拔七十米的桂湖盆地上升到四百来米的县道,尤如大肠般的弯弯曲曲。不停地上坡,有点费力。虽然,寒风凛冽,但还是出了不少的汗。

       终于,在五点半之前赶上了宦溪开往市区的末班车,结束了三十公里的环宦溪之行。

  评论这张
 
阅读(950)|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