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东关寨之前,一位热心的村民向我们推荐东山村的另一胜景—— 欧阳修摩崖石刻。游览完东关寨后,我们在东山村的街道上问了几位年轻的几位村民,均不知欧阳修摩崖石刻在何地。后来,向老人询问,才得知确切的方位。
于是,我们的汽车从175县道(此县道在此成了村里的街道)旁的一超市旁转入水泥村道,经过两公里的路程,在一片茂密的枇杷园中,一块突兀而起的岩石上找到了欧阳修摩崖石刻,“遗照台”,系篆体,每个字宽0.3米,长0.5米,旁题款:“欧阳永叔”,系楷体。村里老人介绍是两方石刻,在文物保护碑上介绍是共有十二个字,这里的字数也不够啊!原来,在相距几米的不远处,博友又发现了另一块亦是突兀而起的岩石上“三生石”石刻,字体同前一块一样大,篆体,旁题款:“永叔”,楷体。在这两块上岩石,共凿刻十二个字,题刻篆体苍劲有力,疏密相间,具有独特书法艺术。题刻犹如两块长方体的石碑,黑褐色的身躯虽经几百年风雨的剥蚀,长满了岁月的青苔,但字形清秀挺拔、苍劲雄浑,赫然醒目,至今保存完好。
1987年11月23日,欧阳修摩崖石刻列为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对为什么在那么偏僻的地方有欧阳修题刻产生了兴趣,后来,经查阅:原来,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初就有闽越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人杰地灵,历代乡贤辈出。仅宋朝就涌现出两位著名人物:南宋初四劾秦桧而名震当世的殿中侍御史黄龟年;宋乾道年间金殿夺魁———高中状元官至广东提举、国子监大夫、朝廷祭酒的黄定。欧阳修摩崖石刻那里就是被誉称“小武夷”的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石门坑。难怪之前我们举目四望,一座座山峰从地面拔地而起,陡升上去却又互相连接、互相掩映,群峰竞秀,积翠凝蓝。更奇峭者,就是一座孤峰兀自拔起突起,像一把巨笔,笔尖直指蓝天,正在点画日月星辰,名曰笔架山,海拔约580多米。相传,当年欧阳修曾登上笔架山,饱餐山水秀色。
我们要是沿着欧阳修的足迹,循着弯曲如蛇的小径登上“小武夷”,放眼四顾,就会看见巨石参差,布满山脊沟壑,并各呈姿态:或如昂首报晓的雄鸡;或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有似凌空飞腾的野马;有如伸鼻汲水的巨象。处处可见形状各异的石洞,幽深莫测。石壁上,藤萝垂挂,密密丛丛,宛如少女飘逸的秀发,风情撩人。不知从永泰县塘前金瓜山穿越到一都,是否经过这里。
遗憾的是,我们走之前没有做足功课,总觉得东山村可玩的景点太少,要是走进山里就会忘乎所以。
据说,当年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去一都状元老家玩,状元顺便请他去家乡附近上山游玩,留连山上,红日西坠时方下山。来到溪边,蓦然回首,只见夕阳熔金,万缕金光把丛林织成一片绮丽的景色,茂林修竹像镶满了宝石的金丝绒,闪闪灼灼,奇光异彩。欧阳修陶醉在夕阳美景中,触景生情,欣然在路旁的一块岩石上写下“遗照台”。瞬间,他觉得思绪在冥想中翻飞,仿佛前世就跟此山有个约定,今朝才千里迢迢来此赴约,他立誓来生还要再来重游此山!于是,又在另一块巨岩上,挥笔留下“三生石”墨迹。
也有一说,欧阳修是在闽江修水利时溯源到一都,看见一都风景秀丽,所以留下题刻。
还有一说,欧阳修身世坎坷,到一都看到这里风光无限,男耕女织,现世安稳,犹如世外桃源,使人发肺腑之情,百感交集下,故而有“三生石”一说。
看过一处摩崖石刻,翻开一段历史,增长了文史知识,这就是今天的最大收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