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马来西亚三保山· 三保庙· 三保井 ——泰、新、马三国游之八  

2015-07-18 05:37:43|  分类: 游走四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15日午,我们离开新加坡,在新加坡仅呆一天。地导带我们到新加坡海关后,就自行回新加坡。她说,下午还要接团。大巴司机带我们前往马来西亚海关交接。过了柔佛海峡(不是马六甲海峡)大桥,开了一段路程后就进了马来西亚海关。然后,由“马车”接我们到马来西亚,地导是马来西亚华人。

            那里的旅游界戏称马来西亚的汽车为“马车”,换上马来西亚宽畅的大巴车,超舒服。“马车”载着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奔跑,高速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棕榈树,真是绿的世界。奔驰了两百多公里,傍晚时分到达马六甲城。

       在马六甲城,我在车上看到一片低矮的小山坡山脚旁一晃而过的“皇明”字样的墓碑,远处还有不少的墓葬。地导介绍,这里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的墓葬地三保山。六百多年前,为了生计,大批华人下南洋淘金,在海上漂浮三四个月,有很多人因为疾病、自然灾害等丧生路上,同伴们把他们背到马来西亚,入葬在马六甲,让他们入土为安,这就是三保山的由来。现在,每到清明节,马来华人都会集体来扫墓,祭奠亡灵。三保山拥有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人墓地,墓地达二十五公顷,有一万两千多座坟墓,其中大多数葬于明朝。英殖民政府及马国政府曾几次想要征用三保山用来发展,马来西亚的华裔一次次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它、维护它。 1984年,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政府计划铲平三保山,将该地区发展为商业和住宅中心,而当地华人社会奋起开展维护三保山的斗争,因而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三保山事件”。全马来二百多万华裔每人捐一元钱缴交土地税,终于保住了这座华族坟山,并保留至今,保留下了华裔先民开拓、建设马六甲的记录。

        继续往前不远,就来到三保山西南面的三保庙,我们下车去拜谒。三保庙也叫三保寺、宝山亭,它是马来西亚华人为纪念1405年至1435年间七次下西洋的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于1673年建造的。现在,世界航海专家公认:郑和下西洋比葡萄牙的亨利航海早十五年,比意大利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伟大奇迹,是中国人的骄傲,郑和的伟大功绩世人不会忘记。   

      1405年7月,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舰队和大批海员,从江苏启航,顺着东北季风沿海南下到过南洋和东非三十多个国家。由于马六甲城地处南洋与印度洋要冲,是东南亚的一个商业中心,也是东西洋水陆交通的枢纽,它是郑和船队开往东南亚以西地区的必经之地,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到过马六甲。

       三保庙坐东朝西,四周大树环绕,林蔽树荫,十分清凉宁静,夕阳下的三保庙光彩耀目。导游告诉我们,当时华人为保持中国元素,建庙所用的砖瓦建材都从中国运来。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红墙配琉璃瓦,房顶飞檐描有彩龙戏珠的图案,庙门口有一对金色的小石狮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狮子的头顶部,金色已脱落。原来信徒们认为:走过狮子身旁,抚摸它的头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庙的大门绘有两个身披战袍、手执刀斧威严英武的将军画像,庙内中央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上挂"郑和三保公"横幅,两旁排列着许多文官司武将的神像,表达了后人对郑和的颂扬和怀念,庙内存有清代至民国年间修建庙宇的碑刻五方。令人费解的是,郑和的石雕像放在前院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你要是不注意就错过了。

        庙后院有一口井叫三保井,是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时为了将士饮水而开凿的。三宝井井水清澈,味道甘甜,旱季也不会干涸。郑和把中国的文化带到马来半岛,从此马来西亚人有了凿井技术,有了饮用井水的习俗。为了纪念郑和这位友谊使者,人们就称这口井为“三宝井”。

       地导说,马来人把郑和视为神,传说是郑和最先发现马来的燕窝,并把它带到中国。郑和从中国带来丝绸缎、瓷器,带走马来的珍珠、香料、燕窝,促进了两国的贸易与友谊。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马来西亚三保庙 - 囊邮斋 - 囊邮斋
  评论这张
 
阅读(244)|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