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囊邮斋

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吧!山里的味道好极了。

 
 
 

日志

 
 

城门镇下洋村访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2015-09-13 06:01:31|  分类: 古桥倩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骑着电动车来到福州的天涯海角,它就是仓山区城门镇下洋村,古称永南下洋。1970年,乌龙江以北的城门镇、螺洲镇划归福州市,下洋也一并划归福州市。区划变动后,地处闽江、乌龙江、马江三江口的下洋也就成了福州南台岛的天涯海角。     

       下洋村原名岐阳,据称村名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因郑和下西洋得名。村内有严、黄两姓,严姓居多,黄姓次之。严姓为阳岐分支、黄姓来自闽清虎丘,村内有江夏黄氏宗祠、桐江严氏宗祠。

       古时,村内岐阳书院与林浦濂江书院交相辉映,四方学子闻名而至。现址为近年重建的二层钢混仿古建筑,一层是老人活动中心和严复纪念馆,二层是帝君祠。帝君祠正中锦幔之下,供奉着三尊神像。右边脸红红的,就是讲忠义、管发财的关老爷;正中文绉绉的白脸书生,自然是文曲星;左边拿着一只大笔的绿脸怪兽,点判神!大笔一点,点到谁,谁就做官、发财!左右侍候之两童,一“哑”一“聋'。因为点谁,属于一级“机密”,岂可泄漏?此一“说”,一“听”配合默契的“秘书”,堪称一绝,乡村的民风、民俗就是如此的有趣。

       书院内有一方清同治年间重修奎光阁、泰山宫、广福王宫古碑,显然此碑为奎光阁、泰山宫、广福王宫废弃后移入书院的,与书院无关。该碑已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现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标牌悬挂在书院石框门旁,有点狐假虎威的感觉。      

       下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普济桥了。普济桥位于下洋村虎丘半塘,此处是虎丘黄姓聚居地。普济桥横跨山塘河,南北走向,北桥台偏向西,故桥面非一条直线,从桥头望不到桥尾。普济桥初为木板桥,明弘治7年(1494年)周方等人募资改建,是福州市区仅存的大型两墩三孔石梁桥。桥南原有一座普济堂,桥因堂而得名。全桥长三十米,宽二点五米,两墩三孔,条石砌船形墩,不等跨,石梁上铺横条石为桥面,两侧设桥栏,栏板内外侧皆有“普济桥”石刻,桥栏望柱顶上雕有石狮、宝奁、莲花。

       普济桥下三江口的潮水每天涨涨落落,桥头古榕掩映,树影婆娑,桥畔有一座临水木构古民居,二楼设有美人靠,正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曾何几时,树下流水旁三三两两浣衣、洗菜的村姑,斯情斯景,不知迷倒了多少丹青妙手,墨客骚人。可惜,现在河水污染,河道淤塞,人去楼空,斯情荡然无存,斯景不再。

       普济桥已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而这座美丽的木楼并没有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这一幅江南水乡画面,即将残缺。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城门镇下洋村岐阳书院与普济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

   

  评论这张
 
阅读(672)| 评论(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